0050的被動管理持股,是否影響了成分股漲跌?
以台積電為限。
0050基金規模達到四百多億,故即使是持股1%的變動,也牽扯到數億資金(實際多寡要看個股股價),而這些資金投入或出是否會影響該成分股股價漲跌呢?
因為0050是被動管理的方式,所以能在其作調整之前,就預測出會做怎樣的調整,那如果調整時會讓股價產生影響,不正是一個機會嗎?也正因為被動管理,所以基金一定得乖乖執行能被預測的調整,預測到的幾乎就是真實情形。
追蹤市值為持股比的方式,是一種「助動劑」。因為市值為股價乘上股數,股數變化:發股票、增資、減資、庫藏股等不是經常發生,所以市值的變化與股價較有直接關聯。股價漲,市值漲,市值佔比更多(相對其他都沒有漲那麼多),所以買進該股票,正是「追高殺低」的模式。
台積電是這近年來市值成長最多的公司,在0050持股比從2011年15%到現在35%,成長明顯,所以以台積電做為觀察,直覺上比較能看出是否被動管理會對股價有所影響。
JN以三種日期「調整日」、「會議發生日」、「資料日」當天的台積電成交資訊。當季0050的台積電持股比增減,在這此三種日期,是否跟漲跌與走勢有相關聯。
分析結果:沒有影響。
分析方式說明
調整日,是指臺灣50指數調整成分股的生效日,在三、六、九、十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後的星期一。
會議發生日,是指臺灣50指數調整成分股的會議日,在三、六、九、十二月的第一個星期五。
資料日,是指臺灣50指數調整成分股的所用參考資訊之日期,為生效日的四周前的星期一。
若調整日當日行情與持股比增減有關聯,可以想到的是被動管理影響了持股。而資料日則是能最早能被準確預估調整情形之日,若隔日行情有被影響,則能想到是被動管理所帶來效益早已被反應了。呃,至於會議發生日,JN倒是沒有想到能做甚麼解釋,就純粹看看罷了。
衡量相關性的方法,持股比增減與漲跌同向在總季度之比例,如果在50%左右就沒有太多相關性,離50%越遠則相關性越大。
時間範圍從2011年到2018年Q1,每年一共4次調整,故本分析紀錄29次調整。
相關性(幅度)
|
評等
|
<= 5%
|
無
|
<= 10%
|
微
|
<= 20%
|
低
|
<= 40%
|
中
|
< 50%
|
高
|
在「走勢」方面,三種日期都沒有明顯的相關性,所以推論被動管理持股不會影響走勢。
在「漲跌」方面,唯有「資料日」的相關性,有隨著持股比增減的程度變大,而有提升。但是樣本數不多,也極有可能只是偶然。
結論
若只拿三者互相比較,能夠得出「被動管理持股」帶來的衝擊較容易在資料日隔日就被反應,這符合效率市場中的半強式。然而,被動管理持股實質操作影響只在調整日之後出現,但以調整日當天來看,持股比增減不論跟漲跌還是走勢都無關,所以本次分析的結果,就是沒有影響。
本次分析之缺陷處
1.
持股比增減並非是「預估」的,所以也代表不是領先得知持股比變化。
2.
持股比並非投資金額,持股比增減無法代表較實質的影響力。
3.
持股調整的過程未必局限於一天內完成。
4.
基金規模是不斷成長的,早期與後期1%的影響力有所不同。
後記
本次的分析動機,是想利用ETF的被動選股造成的影響,做對應的操作獲利。我們能夠瞭解ETF的操作模式,所以也能預測ETF將會如何操作。如果ETF的操作會帶給市場的影響到達一定程度,這將會是一個套利的機會。
不過結果是,沒有影響。0050已經是有四百多億規模的基金,但是卻無法造成明顯的影響,所以利用ETF被動選股進行操作,也不是穩當的策略。臺灣更大規模的基金,有00632R,臺灣50反1,在今年四月底,基金規模約570億台幣。00632R的規模也沒有大過0050多少,所以好像也不用再做00632R的被動持股衝擊。
最近看了別人的操作文,使用了技術分析,抓高低點,然後創造很好的報酬。JN再次深刻認知到為何自己不重視這些,因為JN屬於「基本分析」派的。不論要賺價差還是股息,JN認為,只有基本分析是才是關鍵的,具有後續走勢的相關性。其他的甚麼如黃金交叉、死亡交叉都沒有相關性,也就是技術分析是無法支持預期的走勢。
並不是技術分析就該被唾棄,如果掌握一些小技巧,就能讓策略從小賺變大賺,從小賠變持平。在除權息日隔日買進股票,就是一個小技巧。然而,技巧能改善的,最多也只是一部份的策略體質。要是本身拿捏策略就不佳,再多再好的技巧都救不回來悽慘的損益。
JN提倡不看重那些技術分析還是甚麼理論,是希望不要顧彼,就忘記了基本分析的重要性。基本分析做得好,策略的基本體質強,再運用一些技巧改善,錦上添花,這樣才是最有可能穩健成長的方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