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邊的同學畢業了,找到工作,之後就會領薪水,但是薪水要怎麼處理?
有欠學貸的,有些會急著把學貸還掉。有些沒欠學貸的,會用自己的薪水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。剩下的人,會更多思考在自己的工資到底要如何處理。
一般人通常是學習自身家庭的理財觀念,來管理自己的財富。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但通常不是最好的選擇,因為很少真正符合自身條件及所需,這容易導致財務運用效率不佳或拖累生活。
「設定最終目標」
最好的理財模式是甚麼?JN認為一定要先想一想自己最想要的未來是甚麼。有些人想要環遊世界,有些人想要安居樂業,有些人想要提升生活品質,不論想要甚麼,只要先想好最終目標,在做理財規畫時就會知道為了甚麼而做。
「投資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」JN是這麼認為的。
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,有些人認為一年出國旅遊是必要,有些人認為天天喝咖啡是必要,這其實沒關係。但為了要在各種價值中制定統一標準,JN決定以「生活品質」、「危機保障」與「資產累積」這三項去衡量並且找出一個最佳選擇。
「決定理財方式的三渴望:生活品質、危機保障、資產累積」
凡事都有代價,拿到了一筆剛好足夠的錢,這筆錢可以讓我出國玩,也可以拿去投資股票,但是不可以出國玩又能買股票。「代價」這個觀念非常重要,如果你選擇出國,就會無法體驗買股票帶來財富增值的好處,但如果選擇買股票,就會無法享受到旅遊讓人身心放鬆愉快。講白話容易理解,這個概念其實就是「機會成本」。
你的錢是有限的資源。想要讓哪一項變好,就會連帶讓其他兩項變差。如果害怕發生意外而買大量保險,這樣不僅會讓生活品質下降,也累積不了財富。為了要得出一個能衡量各理財模式優劣的數值,將三者:生活品質、危機保障、資產累積,以投入比例再加上心情指標得到各項得分,再把各項得分互乘後,即可得到該理財模式的總得分。
「實際來規劃吧!」
以一個22k的新鮮人計算之,年薪粗估25萬,每月固定支出:房租4000元、伙食費8000元、雜費2000元,總計14000元,一年共16.8萬。保險年費2.5萬,每月定存3000元,年3.6萬,總共6.1萬。最後,剩餘的錢拿來投資基金。
他覺得每項都不太好,但是也沒到非常差,於是對照「心情指標」,各項都得到1分。
心情指標是指投入設定的金額後,所期自己心境的程度。如果每年多花兩三萬旅遊,可以預期自己將會活得更開心,故生活品質的心情指標就能從1分進步到3分。
換算之後,得到上圖。做衡量最重要是要找出更好的方案,來想想怎麼提高總得分吧!收入是固定又有限的,故在符合底線下,能挪動的成數佔比極有限,不可能讓生活品質的成數佔比減到剩五成,所以調整佔比不是個好辦法能讓總得分再提高。此時!心情指標就是重點了,只要讓心情指標提升1點,總得分就會更上一層。
讓生活品質的心情提升1點,例如:出國玩、吃大餐。但是多花錢在這上面,相對會讓存款少一點,但是減少的量還不至於影響到該項的心情指標。
假設多花一萬出國玩,會變如何呢?
結果雖然很相近,但得分仍不比當初的模式,故不花錢出國玩似乎是更好些。
能努力的除了增加收入來變動各項比例,也可以改變使用「效率」,如果多花五千就能提升1點心情,結果也就會不一樣了。
小旅遊只花五千,就能達到放鬆充電,提升心情,那這個錢花下去絕對是值得的,這種衡量也證明這是值得的。人並不是機器,人有情緒,而且情緒很容易受影響,吃得不好就會難過,沒有準備就會擔憂,故理財模式還需要探討心境,才用適用在「人」身上。
「生活品質、危機保障、資產累積各項內容」
要注意到!儲蓄險跟年金型保險不屬於風險保障的一欄,是因為兩者共有一個特點:屆滿後能領回現金,所以擺在資產累積這項。上各種技能課程的費用,被列為資產累積,因為個人也是資產,只是難以量化成實際金錢價值。
活期存款、定存也在危機保障中,而不是資產累積。凡屬資產累積的項目,即使價值完全消滅掉,也不會影響其他兩者。資產累積的項目皆不屬於能100%保本,能100%保本的就不是資產累積的項目,所以活期存款跟定存就不是資產累積這一項。至於會要求保本,就是因為這筆錢冒不起賠本風險,才能讓生活或是危機有保障。
此外,危機保障的項目有個很重要的觀念!就是能夠彼此的貢獻是能互通的!這點很重要!貢獻能互通!在危機發生時,所需要的錢並不會區分是來自存款還是來自保險賠償,一塊錢就是一塊錢。當存款夠多能給予危機保障時,即使不買任何保險,心情指標也是安心的。現金能通向殘廢險或是醫療險,但是殘廢險跟醫療險卻不能互相轉換,也不能再轉換成現金。一定要記住,存款能夠給予各式危機保障!JN稱存款為「無險種的全能保險」。但若考慮效率,全讓存款承擔並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。
從「風險保障」跟「資產累積」得到的利息與資本利得,能加入到下期收入。此理財規劃只考慮到收入,所以資產價值並不列入計算中。但是,不在計算的資產價值,如存款累積到了一百萬等,無形中能讓下次某項投入雖然不比上次高,反倒先讓心情指標+1。
最後,最佳的理財模式會每年有所變化,不會永遠都是固定一套,請務必作年度審視。
「達到最佳理財模式的路 -- 效率」
在試算時,如果多花五千就能讓心情提升,反而變成更佳的理財模式。為什麼?「效率」這兩個字就是重點了。讓各種花費都更有效率,少量付出大回報,心情也會連帶提升,變成更佳的理財模式。上面先列了各項內容,都是能提升「效率」的對象,不妨思考每一個對象能要如何運用得更有效率吧!
如機車族,機車相關保險保多一點,上車上路就能安心,而不是多保長照險。如投資人,相關功課多做一點,就更有希望賺大錢。如果喜歡料理的人,可以多花一些錢買材料、用具,讓享受興趣時能帶來更多的愉快。
有些不一定要花錢,也能提升心情,當然不是沒有任何「代價」,可能要花上許多時間去做。人生要怎麼樣變富有,答案就是一換多,而且是不斷地一換多。那個「一」就是代價,只要直覺上有「划算」了,大概就可以接受,不過JN還是建議要好好想清楚各種代價的長相,代價並不只限於金錢,時間、人情壓力、個人成長等都可以是代價,而且,衡量一個方法效不效率的基準點,也是要看代價的。
來規劃你最佳的理財模式吧!
首先,先將你目前的理財模式做評分。如果還沒有,則先依必需花費,草擬一個。
然後,思考要如何提升評分。如:投入成數更平均些、多投入點錢讓某項心情更好。
最後,重複尋找更好的方案,覺得滿足了就完成了!
※一年規劃一次就好,建議,在過農曆年後重新規劃當年度的理財模式。
後記
JN有看了其他人是如何講「理財規劃」的,其實多半的核心都一套,JN的也是這一套,就是把一份資金(收入)依不同用途分出幾份。不論是用哪一種,只要用了就會指示資金該流向何處,我們要照著這份指示去分配資金,這就是學習「理財規劃」最關鍵的成果。
理財規劃有各種派別,喜歡哪一種派別的理念,就用哪一種派別的方法。對於會做理財規劃的人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,對於「沒有做過理財規劃」的人,JN強烈建議花個一小時試試看,規劃一下,雖然不能帶給人愉快,但是會知道自己之後再配置時,就不會覺得很茫然了。
關於JN的理財模式為什麼會分成這三項(生活品質、危機保障、資產累積),因為這正好是用錢的三大主流。生活品質很容易歸類,但是危機保障與資產累積的歸類就稍微難懂一些了。
為何儲蓄險、年金型保險不屬於危機保障?而是在資產累積?
JN定義危機保障的項目是指,在危機發生時,投入此項的每一塊錢都要提供一塊錢以上的效益。儲蓄險在期滿前不能拿回所有本金, 完全不適用危機保障。年金型保險雖然跟純保險一樣都是花費,但保額沒有比純保險高,保本也不如存款直接,購買心態並非為了危機保障,而是想屆滿後領回保費,所以列入資產累積。
當然,JN的方法也有非一般的之處,JN的理財規劃還考慮了心情指標,因為覺得「心情」是很重要、很重要、很重要的因素,凡是人都具有情感,是不能拋棄而不顧的。如果JN自認自己的東西沒有獨到之處,就不會出來寫文章了。因為JN學過寫程式,知道前人造輪子,後人懂得用它就好了,後人不需要特別再花時間去造顆一樣的輪子出來,除非能夠造出更好的輪子或是有別的因素(如學習等)。
瞭解了理財模式的三項要素,接下來就是提升效率了,生活品質容易因為個人價值觀不同而難以定義,資產累積又考驗個人的技巧且具有很大的風險。JN決定選擇「危機保障」來做研究項目,為了讓各位讀者知道甚麼比較好,JN部落格的文章會在八月份時編寫各種效率比較的文章。
在今年八月份會以「終身險」VS.「定期險」、「年金型保險」VS.「定存」、「房屋貸款」 VS. 「租房」、「保險」 VS. 「存款」。四種比較,去告訴讀者,JN是怎麼看待的。如果你也是跟JN一樣風險保守的人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